RSS

每月封存: 七月 2013

苗延瓊:孩子,你很努力,還是很聰明?

2013年7月31日 頭條日報

在今年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舉辦的「童」途有我們」的講座上,我還認識了資深社工伍偉湛,他的講題是「有利孩子建立好品格的愛」。

伍先生說,要教養有好品格(Character)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是讚得其法」。

他舉了一個例子,孩子默書得到90分,而上次他只得80分,父母可以說:

(一)你這次默書成績有進步

(二)你班上其他同學得多少分?

(三)你究竟不懂得什麼字?

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會選第一項的反應。

孩子有進步,家長接着又會說什麼?

「孩子,你真聰明;還是孩子,你真努力!」

伍先生給我們展示了52項好品格,包括主動、堅定、誠信、謙遜、創新、熱誠和智慧等。

以默書這個例子,父母就可以稱讚孩子勤奮、耐性、細心、專注等。

研究也顯示,在獎勵時,要盡量用實際看得見的優點去稱讚,而不是空泛的說孩子:你好聰明、你好叻等。

原來精神上獎勵孩子,用空泛的言詞,反而會害了他。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給400名小學5年級的學生做數學考試卷,在派回考試卷時,老師隨機對一個孩子說:「考得很好,你很努力。」對另一個則說::「考得很好,你很聰明。」

兩組的差别,就在「努力」和「聰明」上。

到了第二天,老師派學生另一份考試卷,他們可以選比昨天較難,和跟昨天一樣程度。

有90%被讚努力的孩子選了較難的,而被讚聰明的全都選較易的。

第三天,老師給他們全都做中一的試卷,派卷子時,讓他們可以去看别人的分數。被讚努力的孩子選了考得比他們好的看,因為他想知道,為何人家會做,自己不會。相反,被讚聰明的孩子就選比他們考得差的來看,來自我安慰一翻。

最後一天,老師把第一天的卷子再發給孩子。令人驚訝的結果發生了!被讚努力的孩子平均進步了20%,被讚聰明的孩子成績反而下滑!原來上次中一的試卷,把他們的信心都打垮了!

稱讚孩子要得法,要挑孩子有主控權、能改進的項目去讚他。那麼,無論品格和學業,都會不斷進步!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31 英吋 有關教育

 

標籤: ,

姚崢嶸:你也可做莫札特

2013年7月30日 蘋果日報

若要選歷史上五大天才,莫札特必然榜上有名:他5歲懂作曲,8歲以鋼琴和小提琴作公開演奏,雖然只活到35歲,但已為世人留下大量不朽作品。要不是生來便有曠世才華,不可能年紀小小便有如此驚人的成就吧?

不過,大部份人卻忽略:莫札特父親也是有名音樂家,更是有心「谷」子成龍的嚴父,別的孩子在玩泥沙,莫札特已不停接受特訓,據估計,他滿6歲前已練習音樂3,500小時。其實,我們驚嘆幾歲大的莫札特是天才,是潛意識上把他和同齡孩子比較;如果把他當時的音樂造詣,與其他受過3,500小時訓練的人相比,不會如此震撼。

體壇也有很多類似例子。我在本欄介紹過,阿加斯年紀小小便接受父親「死操爛操」;老虎活士同樣在父親監督下,兩歲開始學打高爾夫球;雄霸女子網球十幾年的威廉絲姊妹,亦是三、四歲學打波;碧咸小時候常一個人在公園練習斬波,往往在同一位置斬上幾小時,他說:「我的秘訣就是練習。」難道所謂天才,實則是從小苦練的成果?

要驗證這理論並不容易,總不能在平衡時空,以正常方法養大另一個「莫札特」,看他日後成就如何吧?但瘋狂科學家Laszlo Polgar想出一個實驗,不僅付出20年心力,還用女兒當白老鼠。

用女兒當白老鼠 締棋藝天才
Polgar是匈牙利教育心理學家,相信訓練可創造天才,但理論和著作乏人問津,便把心一橫,結交女性筆友求偶(那是1960年代),講明目標是結婚生孩子,然後窮畢生精力把他們訓練成天才。他的儍勁居然感動到一個烏克蘭少女,婚後生下三個女兒。

Polgar特別選擇了國際象棋作為訓練女兒的才藝,原因是音樂繪畫等沒有客觀評價標準,棋藝卻有國際認可的棋力評分,適合實驗用途。

Polgar並非象棋專家,太太更是一竅不通,他只靠閱讀象棋大量書籍以傳授女兒。為了爭取時間訓練,他索性把女兒留在家接受「家教」,沒送上學校。但Polgar的方法不單純是「催谷」,也着重培養女兒對棋的興趣。現在三姊妹已是中年人,回憶童年時光都說,雖然大部份時間在棋盤度過,但從沒感到沉悶和難受,因為她們都喜愛下棋。

實驗結果如何?大家姐Susan,14歲便攀上女子世界第一位,在棋手生涯贏過四次女子世界冠軍,21歲更成為首位躋身「大師」(Grand Master)級的女棋手。

二姐Sofia,贏過多次女子青少年冠軍,成名作是14歲時,在羅馬一次比賽連續擊敗多名男子「大師」,並被棋評人評為史上最偉大勝利的第五位。

三妹Judit,15歲成為史上最年輕(包括男女棋手)的「大師」,雄踞女子世界第一達十幾年,公認為史上最偉大女棋手,手下敗將包括卡波夫和卡斯巴羅夫。

可能不少怪獸家長讀到這裏,會躍躍欲試。我和姚太都信奉讓小朋友自由快樂成長,分享這些「苦練出天才」故事,並非鼓勵催谷,而是這背後的道理有更深層意義。

你曾經想過:「我不是XX材料」、「我沒有XX頭腦」嗎?根據我毫不科學的統計,身邊七八成女性朋友都認為自己「天生對數字不敏感」。

但假如音樂體育下棋都可以功多藝熟,缺乏數學細胞論還站得住腳嗎?專家指出,那些能做複雜心算的神童,都是憑熟習把數字分類記憶法和速算法,輔以大量練習,即是說人人都可學得來。也有研究把百貨公司的熟練收銀員和數學神童比賽乘數,結果收銀員儘管教育的水平不高也能勝出,這同樣證明訓練重於天賦。

毅力與成功掛鈎 追夢不怕遲
史丹福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研究發現,相信數學能力由後天努力決定的女孩子,成績跟男孩等量齊觀,更重要是,她們遇上困難題目,會視之為挑戰,加倍努力;反之,認為才能由天賦決定的,碰上難題較容易放棄,久而久之,數學能力果真會落後。因此,我那些女性朋友,可能全是社會傳統性別定型下的受害者。

Dweck建議父母應對孩子從小灌輸「能力=努力」,連稱讚用語也要小心,避免說「你真是有天份」,而是說「看你努力得到的成果」。

這對父母而言並不容易,因為直接讚許「你真係叻啦」,會較討孩子歡喜,但Dweck將之類比為糖果,是孩子愛吃、但卻是有害無益的食物。

另一位心理學教授Angela Lee Duckworth,有一個超過100萬次點擊的TED演講,她研究過學生、教師、商界和軍校學員,發現天賦條件與成就並無必然關係,甚至有時是成功障礙;唯一與成功掛鈎的個人特徵,是毅力(Grit):對長遠目標有近乎偏執的堅持,不會輕言放棄。她認為,這正是父母應(近乎偏執地)努力培養孩子的目標。若說莫札特阿加斯有甚麼過人天賦,肯定包括超越成人的毅力。

至於各位大人朋友,你有甚麼未完的夢嗎?40歲才開始又如何?聽聞周潤發40歲才開始學英文拍西片;人到中年為興趣轉行、創業,或愛上跑步、挑戰馬拉松以至三項鐵人的,亦大有人在。用刻苦和毅力去追求夢想,正是你給孩子最好的身教。

Angela Lee Duckworth的TED演講網址:
http://www.ted.com/talks/an……he_key_to_success_grit.html

20130730-122450.jpg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30 英吋 有關教育

 

標籤: ,

蔡子強:主辦世界盃一定有着數?

2013年7月29日 頭條日報

足球王國巴西,原本以為執到好籌,獲得明年世界盃主辦權,可以為國家「沖喜」一下,振奮國民士氣和自信。不料,隨着經濟不景,通脹肆虐,醫療教育等福利落後,生活逼人,大批中產上街怒吼,高呼:「要生活,不要足球!」就算剛剛在洲際國家盃大勝當今球壇公認盟主的西班牙,也不能安撫公眾情緒。就連教宗方濟各近日訪問巴西,在大型演講會上亦說,上主賜予大家的東西,將較巴西明年舉辦的世界盃更多。

大家或許有點奇怪,主辦世界盃,可謂名利雙收,它不但可以從門票、轉播、廣告等收入中拆帳。而且,球迷和遊客迎門,光顧和帶旺酒店、餐飲、航空、交通等行業,經濟和國民將受到得益,簡直就是一座金礦,可謂恨都恨唔到,為何巴西人要反對?

究竟主辦國經濟是否一定會因於世界盃而得益呢?《金融時報》著名評論員SimonKuper,曾撰寫過《Soccernomics》(可譯作:足球經濟學)一書,當中有一章剖析這個問題,他引用了好些數據,來指出大家,尤其是主辦國官方,事前往往把主辦世界盃的收益過份高估。而且,前來觀賽的遊客,往往是「調整旅程先後」的遊客,一節淡三墟,來了一次之後,往往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也不來;況且,更多時候是「塘水滾塘魚」,入場的都是本地人,在球賽消費,就會縮減在其他娛樂花費。政府為了賽事而興建的大型球場,更往往成了大白象,賽後遭丟空(想想北京奧運之後的鳥巢和水立方便知道)。

所以主辦這類大型賽事,可能只適合一些崛起中的大國,作為「省招牌」的奢侈品。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29 英吋 有關經濟

 

標籤: , ,

梁文道:懷舊

2013年7月25日 蘋果日報

那天,陳茂波的囤地事件仍未爆發,我正好在飛機上巧遇梁錦松,當時心裏頭就立刻浮上一股替他不值的情緒。想當年梁錦松「偷步買車」,比起這屆政府的一連串醜聞,真是算不上什麼。尤其不能比較的,是先後兩代政治人處事的方法。那時候梁錦松幾乎是馬上遞上辭呈,儘管很多人心裏頭都不願相信昔日的銀行神童,竟會為了那點蠅頭小利而犯上足以毀棄政治前途的大忌。今天呢?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可以無限期休假,妻子經營劏房的陳茂波可以用一家大家查不到底細的離岸公司胡混過去,貴為行政長官的梁振英更能搬出一個逝世的朋友掩蓋僭建的指控。

一個星期之後,囤地的事情給人揭發,陳茂波一伙人和梁錦松那一代的距離就越拉越遠了。誠如評論家添馬男所言:「對比今日陳茂波有計劃部署地去將經營劏房及擁有東北土地利益隱藏,梁之誠信問題不過係小巫見大巫。至於楊永強因沙士苦主一句『厚顏無恥』而請辭下台,以今日梁振英政府展示之政治道德標準而言,應評為高風亮節。」

十年前,五十萬香港人上街遊行迫得董建華腳痛下台,沒想到如今卻有越來越多港人懷念他還在位的時候(「起碼佢係好人」),更沒想到我們現在甚至還要連帶懷念起他的班底。的確,楊永強可能已經是這麼多做過局長的人裏頭,最懂得基層需要,最關心公平問題的一個。而梁錦松的理念之清晰,政治手法之純熟,就更加是當前政府一眾官員裏打着燈也找不着的人才。

最要緊的是,他們起碼知恥,知道公家職位的道德基礎與群眾觀感的重要。我實在不曉得香港怎麼會墮落到這個地步?政治人材就像開機關槍一樣,子彈一眨眼就打得乾乾淨淨,半點不剩,只能拿些泥丸充數。公職道德水準的滑落,則如斷了纜的升降機,直接撞地。就這樣子的人物,還好意思大言不慚地推動國民教育?現在的電視新聞根本應該配上「家長指導」之類的聲明,免得孩子不只做不好國民,甚至連人都不懂得該怎麼做了。

那天我半開玩笑地對梁錦松說:「咁嘅環境,不如你出番嚟呀,肯定好得多啦。」他即時甩手擰頭:「我仔細老婆嫩,唔好玩我喇!」我也很想對陳茂波說一聲:「唔好再玩我哋喇!」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26 英吋 有關時事

 

標籤: , , ,

蔡子強:懷才不遇怎麼辦?

2013年7月25日 明報

近日公開試和大學招生陸續放榜,莘莘學子,有幸有不幸,有人歡喜有人愁。拿到高分,考進心儀大學的,固然欣喜;但若然成績並不理想,也莫要灰心喪志,更不要從此對自己失卻信心。作為一個老師,也得承認評分始終有一點主觀成分,且讓我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考試評分低卻獲獎的作品

幾年前去過美國華盛頓旅遊,那裏有一座著名的越戰將士紀念碑,訪客絡繹不絕,她的設計如同大地開裂接納死者,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她是一座V字形建築,在幾米高的黑色大理石碑牆上,刻着5萬多個戰爭中死去或失蹤的將士之名字,而設計的方式讓訪客不單能看到,還能親手觸摸到每個名字,讓人在這刻滿了不幸名字的大牆下,為戰爭作出沉思,不少人把她譽為美國最動人的公共建築。這座紀念碑其實背後還有一個故事。

一位四年級的華裔女大學生,修讀喪禮建築學時,老師把當時正在籌建和公開徵求設計的越戰將士紀念碑,定為課堂作業。這位女生幾經心血,不料,作品卻只拿到一個B 級,這在美國大學學制裏,可說是頗低的分數。但該女生卻沒有氣餒,並且一氣之下,把設計及有關的圖文解說,直接寄給了主辦單位。當時的評審為了公平起見,採用匿名方式,參加者更不乏行內一等一的老行專。結果,這位寂寂無聞、乳臭未乾的女學生,卻竟然脫穎而出,獲得一眾評判的青睞,擊敗一眾享負盛名、造詣深厚的高手,意外奪標,讓舉國嘩然。

一份課堂上只能拿到差強人意分數的功課,卻在另一個強手如雲的比賽中,排眾而出,備受肯定和推崇。有時考試評分,就是可以如此。

這位女學生名叫林瓔,如今成了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築師,她也是林徽音的侄女。不錯,林徽音就是那位中國著名的建築師和詩人,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者之一,丈夫是一代宗師梁思成,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也是中國近代大改革家梁啟超的兒子。

不獲同胞賞識 天涯彼岸卻獲知音

每當學生收到成績單,偶爾也會有些心有不甘,認為與心目中成績大相逕庭,因而提出上訴。作為老師的,當然會用心覆核一遍,看看是否真的有出錯,需要還學生一個公道,但要是真的愛莫能助時,我常常會告知學生以上的故事,鼓勵他們,考試考得高分固然是好,但即使不獲老師青睞,也不打緊,只要有真材實料,一樣總有出頭天。

有關懷才不遇,不獲世人賞識的故事,我還想起另外一個,那是我近日看過的一套動人電影,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Searching for Sugar Man(香港譯作《尋找隱世巨聲》)。

他原本是一位在陋巷草根酒吧演唱的創作歌手,偶然被唱片監製發掘,驚為天人,立即跟他簽約,以強勁班底為他製作了首張個人唱片專輯Cold Fact。唱片公司滿腔期待,以為他必然一鳴驚人,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唱片只售出6張﹗後來又再出版了第二張唱片,但銷路一樣慘不忍睹,公司遂告心死,跟他解約。從此他便人間蒸發,傳聞他在一場告別演唱會上,以吞槍或自焚之類的悲壯方式自殺,結束了悲劇的一生。自此在美國再也沒有人有興趣再提起他。

但是機緣巧合,他的一張唱片被跨越重洋帶到當年實行種族隔離的南非,其歌曲中的含蓄反建制精神,滋潤和啟發了無數心靈,以及音樂為公民抗爭提供了土壤。結果唱片狂賣了近50萬張,創造了一個樂壇奇蹟,幾乎所有當地平民百姓都可以完整哼出唱片中每一首歌,他也成了南非人心目中一個傳奇。但遺憾的是,當時南非仍處於一個封閉的年代,美國人不知道他們的一位歌手,原來在南非被奉若神明;而南非人也不知道,他們心目中的這位天王巨星,原來在故土卻是如此落泊潦倒。

接下來故事的發展峰迴路轉,出人意表,在這裏我不想作太多的劇透,我只是想在這裏帶出一個信息:即使眼前人不懂得欣賞你並不要緊,或許在將來,或許在另一個角落,會有另一批知音。沒有人可以放棄你,除非你先放棄自己。

這位歌手的名字叫Sixto Rodriguez,誠意向讀者推薦這套電影。

人生就如朱古力

財政司長曾俊華近日在他的網誌中發表了一篇文章〈人生朱古力〉,當中引用了電影《阿甘正傳》裏的一句名言來鼓勵會考生: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生命就像一盒朱古力糖,你不會知道你將會得到什麼。)

說起以朱古力來妙喻人生,我也想起自己寫過給朋友的一句:

「人生有時就如黑朱古力,要在一浸苦澀之後,才會嘗到甘甜。」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25 英吋 有關情理

 

標籤: ,

曾錦強:有一種懶惰是祝福

2013年7月23日

最近推出了一本新書叫《有一種懶惰叫忙碌》。書中除了結集在專欄發表過的文章外,還改寫重寫了一部分。很多舊同事買了書並上載到Facebook給我洗版,感受到同事們一直以來的支持和鼓勵,真的很感動。

懶惰的人有很多藉口,但以忙碌為藉口的懶惰破壞性最大,因為可能連當事人也不察覺。以忙碌為藉口的懶人,會用工作充塞了自己的所有時間,令自己沒有思想的空間,因此不思進取,不求改進而變得因循。而且會在工作成果不彰的時候,推說:「我已經這麼忙了,你還想怎麼樣?」

我自小父母便說我腰長是個懶人,所以我也認定自己是個懶人(對孩子真的要慎言)。因為懶惰,我做任何事情也是以費最少的氣力為原則,為更簡單更快捷完成工作而費煞思量。工作成果也以僅僅符合或稍高於要求為原則,不會為了力臻完美而多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在打工的生涯中,愈高級的時候,我便愈懶惰。我曾經與勤力和懶惰的老闆共事,我發覺還是比較喜歡懶惰的老闆。勤力的老闆發號施令,下屬便疲於奔命。喜歡生產多於發號施令的老闆更可怕,會和下屬爭事情做,好像總想把下屬比下去的樣子,能幹的人都不願意跟這些老闆共事。

做老闆是做人不做事,以德服人,和下屬比胸襟不是比能力。吸引能幹的人幫你做事,然後放手讓他們去幹才是正路。硬要做實事,把下屬比下去並沒有甚麼好處。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23 英吋 有關閒情

 

標籤: ,

沈西城:倪匡,一個蠢人!

2013年7月23日 蘋果日報

「衛斯理五十年展」大軸,乃是倪匡親臨現場回答讀者提問。早前倪匡聲明不列席,年老行動不便,不欲奔波,惟敵不過萬千衛迷的哀求,只好現身說法。倪匡不愛講演,問答是他最能接受的方式。倪匡扶杖而至,笑容可掬,他說「我本不想來,胖老頭一個有什麼好見,施仁毅說不來讀者會失望,只好來了,可一來,怕讓你們更失望!」台下爆笑。倪大哥真是風趣幽默依然!

讀者開始發問,第一道:「請問衛斯理在哪裏?他現在在做什麼?」倪匡聽了,忍不住「哈」地笑:「世界上哪有衛斯理?那是虛構的人物,既是虛構,便沒有在哪兒的問題,你的第二個問題就不必答了!」全場哄笑。第二道問題是「倪先生!你和亦舒的小說寫得那麼好,小時候是怎樣栽培出來的?」(讀者多是貪心的,一問兩題)倪匡按例「哈哈哈」三聲,答題:「哪有什麼栽培,我爸爸是一個工人,媽媽是普通家庭主婦,誰來栽培我,我只是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看得多了,就有不少怪想法。亦舒怎會寫小說,我真的不知道,她十六歲寫了一本小說要我替她拿到出版社,我說『自己投去!我替你拿去,人家給我面子,一定登,那證實不了你的能力。』亦舒果真自己投去出版社,登了出來,得到好評,就這樣一路寫下去,寫得比我多,比我好。不過──」說到這裏,倪匡喝口水,舐了舐唇:「她最近的幾本小說,我有點不以為然,為什麼會喜歡男人的體毛?滿身毛,不就是一頭狒狒!」全場的笑聲掩蓋了倪匡的言語。

這時有一個女老師站起來提意見,認為衛斯理小說中有不少「不良」成分,大可擷除,編成兒童版,供小學生閱讀。我一聽,暗叫糟糕,這正是倪匡的痛,他最不贊成有什麼「兒童文學」,果然,倪匡的嗓音提高八度:「我不明白為什麼要有『兒童文學』,什麼兩隻大白兔,唉!」(全場爆笑),「小說不分兒童不兒童,心智未熟,不會有興趣看,放心!」女老師啞口無言。讀者們都想知道寫作的秘訣。倪匡回答「多看多寫,有入有出,你看電腦,也得輸入資料,才會有東西吐出來。人腦跟電腦一樣,有東西進,才有東西出。」

有人問倪匡對金庸的評價,他答以十六真言,我濃縮為「空前絕後」四個字。有男讀者問倪匡對金庸小說修訂版的看法?倪匡回答:「我喜歡看金庸小說,每年翻看一次,不過──」頓了頓,很「認真」的說:「我只看舊版。」聽到這裏,你有什麼辦法不狂笑!又有人問他「為什麼信了基督教?」他說:「我本來信佛教,但佛經太艱深,我太懶,受不了。基督教的聖經簡單,只有一個字──便是『信』,你信祂便行!」呀呀!智者之言,真乃與眾不同。台灣女記者發問有深度,她要倪匡用最簡單的語句概括他的一生,以為會難倒他了,豈料倪匡從容回答:「可用四字概括──『一個蠢人』!」全場愕然,倪匡加註腳:「蠢人分三種,一是自己知道是蠢人的蠢人,二是自己不知道是蠢人的蠢人,第三種嘛!嘿嘿!就是自以為聰明的蠢人。」朋友!你是哪一種?但願你跟倪匡一樣,是第一種!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23 英吋 有關閒情

 

標籤: , ,

劉天賜:唸哲學無愧為人

2013年7月17日 晴報

以經濟掛帥的香港,大學部分學科,如哲學、人類學、藝術等都屬冷門,尤其哲學,吸引不到學生報讀。

香港的中學教育從來沒有思想教導,連文化史也不教,又怎能引起學生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有興趣?他們又怎會報讀哲學科?但在歐美國家,但這科卻有不少人報讀。

歐洲各國,人們崇尚哲學,法國在高考及大學入學試,必考哲學問題。

美國有統計顯示,哲學生的語文和分析寫作能力最優秀。根據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2011至2012年的統計數字,哲學學生在語文和分析寫作能力最高,平均分排第一,計量能力也名列第五位。

唸哲學的名人,如李小龍、黃子華等,也是才情出眾的人物。

家長皆望子弟成龍,「成龍」者,即能賺大錢,但唸哲學究竟可做甚麼工作?大商家?哲學家未有從商發達的先例;專業人士?哲學專業在寫在講,未嘗發達。有何實益?

有,學了思想,無愧今生做個人。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17 英吋 有關閒情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