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標籤文章彙整:喬布斯

林行止:看好黃金拒領車牌,濟世為懷絕少捐款

2011年10月11日 信報

一、

十月五日,喬布斯(Steve Jobs, 1955-2011)病逝,轉眼一周、筆者是「電腦盲」,更不是什麼「果粉」(蘋果粉絲),然而,這數天來還讀了不少—當然不可能是大部分—有關喬布斯與蘋果的文章;作為電腦門外漢,筆者以為《時代周刊》及時推出由其前老總艾息遜(W. Isaacson)執筆的六頁特稿最有可觀;艾息遜為喬布斯「官式」傳記作者,該書因傳主棄世將提前於本月二十四日發行。另一篇「果粉」不應錯過的好文章是史密遜學社(Smithsonian.com)的〈喬布斯:偉大藝術家〉,不從發明家、企業家、推銷員的角度入手,令人對喬布斯有更全面的認識。

在鋪天蓋地的懷念、讚美聲中,筆者認為形容喬布斯為當代發明活字印刷的古騰堡(J. Gutenberg, 1398-1468),是最為恰當的評語。和古騰堡的印刷術一樣,喬布斯的發明開啟了知識傳播的新紀元。古騰堡之後,民智大開;現代資訊秒傳千里無遠弗屆深入民間以至無處不在,則由喬布斯啟其端!正因為如此,不少論者指出他的貢獻,比IBM的屈臣(T. Watson, 1874-1956)和微軟的蓋茨(B. Gates, 1955-)更大!

喬布斯所以全球擁戴,筆者打個切合香港現實的比喻,他是個成功的物業發展商,唯其興建的不是一般受薪階級望亦不敢望的世界級豪宅,而是大部分中產階級都能負擔得起的住宅,這類住宅不僅價格貼近人民的平均收入,而且盡善盡美、設備齊全,滿足了消費者想像得出的需求,而繼續推出的住宅無論在結構上配件上休閒空間上均勝從前,惟價格則不升反跌(在科技產品市場沒有通貨膨脹這回事),由是大受市場歡迎,這位發展商亦因此成為用家偶像。

二、

蘋果產品的售價極具市場競爭力,若干論者遂在蘋果—喬布斯與發展中國家的血汗工廠之間加上等號,去周六本報「獨眼新聞」引述一項調查,指「蘋果多家內地代工廠一直嚴重侵犯勞工權益」(蘋果獨佔個別產品六成〔百分之六十!〕利潤代工廠只分得百分之一利潤)。代工廠利潤微薄是眾所周知事實,惟與蘋果似無直接關係,因為以蘋果的i系列產品(i-Products)為例,其零件(microprocessors,微處理機)無一由其設計或製造,而是分由三星、Wolfson、松下及Infineon等公司供應(較早前的Apple II電腦亦如此),這等於說蘋果以「平靚正」的標準從市場採購這些零件。發展中國家以創造就業為目的而展開割喉式競爭,造就了蘋果產品功能廣泛、使用方便且售價持續下降(相對功能的提升而言)的優勢。血汗工廠的確存在,只是「罪」不在蘋果更與喬布斯本人無涉。至於血汗工廠對一國經濟以至勞苦大眾的利弊,是從上世紀初期英國費邊(Fabian)社開始便爭論不休,可惜迄今仍無定論—血汗工廠的工人不是「人」,值得同情,但事實是他們吃得飽穿着暖且有瓦遮頭,如果沒有血汗工廠,這些人便是失業大軍的一員,可能流離失所、飢寒交迫甚至倒斃街頭……。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干預市場」,比如制定「最低工資」及諸種勞工福利(派發成本昂貴的「免費午餐」在所難免)。但所有種種,應以不會扼殺工商界的投資意欲為最高原則。

三、

和他的同齡人蓋茨不同,喬布斯對慈善性捐款,向來不大熱衷,可是,米賽斯學社網站(blog.mises.org)稱他為「世上最偉大的Philanthropist」,原因是喬布斯全神貫注、專心致志於把產品做到最好、取價最合理,令全人類受益匪淺;即使他沒有「炫耀性地捐款」,亦無損其「偉大」。

這裏岔開一筆,說點題外卻與文旨相關的事。幾乎所有的英漢字典都把Charity和Philanthropy譯為慈善事業,唯原文此兩字頗有分別,前者源自拉丁—古法文—古英文,有「基督徒愛世人」之意;後者源自希臘文,意為「愛世人」。一個有神一個無神,這兩個「同義字」真不知應怎樣譯才恰可了。以筆者的認知,Charity是有目的有對象如賑災如扶貧的慈善活動;Philanthropy的動機是「造福人群」,比較抽象,即以平常心達到普濟世人的目的。當然,兩者都有「慈善心」,只是前者顯露耀眼後者比較內斂而已。

無論如何,喬布斯不是俗世眼光的「慈善家」,他以產品而非捐款「愛世人」,因此遭以炫耀性捐款為樂事的「慈善家」尤其是慈善事業「寄生組織」(統籌慈善事業是「大工業」)的冷嘲熱諷;然而,他不僅不為所動,於重奪蘋果控制權後,還索性取消蘋果及他離開蘋果後創辦三數家公司的慈善部門。

喬布斯為何這樣不從俗做善長仁翁,可能他的傳記會闡明;不過,筆者猜度這與他不信任「建制」有關。另一方面,美國慈善事業若以援助第三世界國家為對象(如蓋茨如端納),則有剝奪本國人民福祉之嫌,以慈善捐款可以扣稅,等於慈善捐款愈多政府稅入愈少,令政府只能在增加財赤或削減福利開支間作選擇,結果不利總體經濟且分薄窮困階級的福利。特立獨行的喬布斯有此種考量而不捐款,不足為奇。不作捐款之外,喬布斯對游說費的控制亦十分嚴格,而且是「無寶不落」,今年第一季,蘋果用於游說的資金五十六萬美元,不及谷歌及微軟的三分之一;蘋果大破慳囊的目的在使眾議院通過法案「保障蘋果合法地運送一種可能被定性為危險品而禁止運送的電池(Lithium batteries)」。

四、

喬布斯精於行銷之術,且善與傳媒打交道,一九七○年起在《華爾街日報》任職、現為該報個人科技專欄作者的莫思伯(W. Mossberg)在allthingsd.com寫〈我所知道的喬布斯〉,有不少「內幕」。其一指九七年喬布斯「回朝」後,每個周末都打電話給他,和他詳談蘋果新產品,這是作者從事新聞工作數十年未遇的「禮遇」,喬布斯如此「不恥下問」,目的彰彰明甚;其一是指喬布斯二○○九年「換肝」後他們在公園散步,喬布斯雖處復元期,仍堅持走完「全程」。喬布斯長年為惡疾所病,這令其忘我工作的精神,愈令人起敬。

喬布斯少為人知的身份是「金甲蟲元祖」(Orginal Gold bug),早在一九七九年,他便建議他任信託人的Grinnell書院購進黃金以實校產,這家以創辦人為名成立於一八四六年的艾俄華州名校,現有校產近十三億美元,未知與一早購金是否有關。喬布斯看好黃金,與他不信任「建制」進而賤視其所印的鈔票不無關係;他對「建制」的輕蔑態度,還表現在他從未為座駕領車牌上(相信他有駕駛執照吧),喬布斯的平治(2007 Merceder-Benz Sl55 AMG)不掛車牌,真是咄咄怪事;報道此事的EconomicPolicyjournal.com對喬布斯不領車牌的心理作了近十項揣測,惟只有看不起政府避免與官方有接觸之說較具說服力(有關「無牌汽車」種切,有興趣者還可上www.iphonesavior.com看個真章)。喬布斯的車沒有車牌,並非一時之象,而是「向來沒有」;該作者為此去交通部門查紀錄,未見喬布斯名下有汽車登記當然因此未見他被罰款(據加州法例,駕無牌車每次罰款二百五十美元)!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11 英吋 有關情理

 

標籤: , , ,

左丁山:兩大奇才

2011年10月11日 蘋果日報

喬布斯(Steve Jobs)在十月五日(美國西岸時間)逝世,香港於十月六日早上七時許睇到通訊社發出簡單幾句嘅新聞,呢位科技/電腦界一代奇才患上胰臟癌已有七年,能夠生存咁耐,已是奇跡,亦多得美國醫學技術昌明。二十一年前一位銀行朋友剛離開銀行,自行創業,點知公司未開,已發現染上胰臟癌,三個月之內就離開呢個世界,令我地非常傷感。喬布斯好彩,全世界消費者亦好彩,喬布斯在○四年逃過大難,自知每天都可能面對死亡,從容面對之餘,努力工作,推出iPhone、iPad,將全世界人士嘅每天生活型態改變晒,令電腦界與電話界嘅工業生態,從此不一樣。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有兩位改變全球經濟運作模式與生活態度嘅偉大天才出生,一位係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另一位係蓋茨(1955年10月28日),兩位都係入大學一陣子就覺得讀大學無用,退學創業。喬布斯在一九七六年與友人創立蘋果,蓋茨在一九七六年與Paul Allen成立微軟,兩人、兩家公司互相產生激烈競爭,各自揚名世界,以後三十五年將全世界之電腦業、資訊科技業搞到天翻地覆,與一九七六年之前有雲泥之別。

蓋茨係西雅圖有錢仔出身,父親係著名律師,高中高材生,未入哈佛大學已是電腦專家(見Malcolm Gladwell之暢銷書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喬布斯係基層工人家庭之收養子,終生未與生父見面(雖然生父好想與佢飲杯咖啡),因覺得用養父一生積蓄嚟讀大學,並不划算,故此未夠一年就退學,生活艱苦,吃過不少苦頭,執可口可樂罐搵錢買麪包,故此佢創業成功比蓋茨更艱苦,更神奇。近日美國有佔領華爾街行動,一位示威青年與保安員發生衝突,鏡頭前互駡,青年人駡保安員:「你為咗份工嚟趕我地!」保安員答:「我做呢份工幾十年,點解你唔去搵份工?」青年怒答:「我才不肯做一份每個小時只得七蚊嘅工!」呢位示威青年不肯以最低工資打份工,當然係想一開始就有份好工,喬布斯如果睇到,可能會唔同意,因為佢回收可樂罐時,每個罐只可換到五分錢,香港青年如以喬布斯為偶像,更加合適!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11 英吋 有關閒情

 

標籤: , , ,

潘麗瓊:喬布斯的啟示

2011年10月10日 頭條日報

朋友年紀輕輕便做老闆,曾經做過大生意,風光一時,但最近連番挫敗,辦公室由旺角搬到沙頭角,飲茶時只見他鬱鬱不得志,話題環繞當年舖前人頭湧湧,手下有幾百人跟隨,家住豪宅的威水史。

曾當老闆,不甘再做打工仔,如何東山再起呢?他想做最hit的生意,潮流興甚麼便做甚麼,最好賣「唉瘋」,搵快錢,極速反彈,只可惜愈熱門生意,門檻愈高。

我喜歡做生意,創意大,挑戰性高,把意念變成事實的滿足感極大,成功的話,賺錢一定比打工仔多。但錢從來不是我唯一考慮,興趣和自己的優勢是關鍵的。我相信喬布斯(見圖)一定很享受他的事業,否則已經是億萬富豪了,患上胰臟癌後,何苦這麼勞心勞力地做iPhone、iPad?

又像撰寫《哈利波特》的羅琳,眼裏不可能只是錢,她一定很享受寫作過程,讀者才會感受到她感受到的快樂。當年,魔法和兒童書絕非賺錢主流(今天也不是),所以她投稿屢遭投籃。創作是感情、夢想和能量的輸送。如果她往錢看,極可能寫愛情小說吧。

太重視錢,會扭曲了商業決定。你可能會壓縮開支,或在產品未發展到最佳狀態便止步,加快推出巿場賺錢,又或者現有產品穩賺時,不會開發新品種。喬布斯在開發iPhone、iPad時,當然知道倘若成事,會賺大錢。但他一定是先有夢想和樂趣,以此推動創作,而堅持以高成本開發硬件和軟件。早幾年壟斷手機而今銷聲匿跡的巨無霸,極可能被當下的賺大錢的業績蒙蔽視野,踩入衰落的陷阱而不自知。

先追求卓越,錢便會追著你而來,如果一味追著錢,反而會反勝為敗。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10 英吋 有關閒情

 

標籤: , , ,

週日話題:喬布斯是怎樣育成的?

2011年10月9日 明報

周四上班途中,聽到喬布斯離世的報道,許或是意料之中,也就沒有什麼傷感。

雖然小時候的第一台電腦是Apple II的「黃金老翻」Banana II,真正轉投蘋果陣營才不過五六年,不算什麼「果粉」,

家中就是躺着那台機殼發黃兼且剝落的白色MacBook,口袋裏的iPhone 3GS早就跌得傷痕累累,音量按鈕也居然掉落,

如是者買iPad2的時候學乖了,就選黑色機殼,省得煩惱。

Just try to be as good as a father to them as my father to me. I think about that every day of my life.

喬布斯談子女

當天早上游走各大網站看喬布斯的訃文、生平等,他的創業、失敗、東山再起事蹟早已耳熟能詳,倒是其年少經歷令人深感興趣。重溫他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說,竟聽出一個活在daddy issue(權譯「老爸情結」)的喬布斯。恐怕是看得太多美國電視電影的緣故。從《星球大戰》到《潛行凶間》到電視劇《迷》,老爸情結一直是美國流行文化熱門的母題。看到喬布斯自少年時代便一直追尋親生父母,直到二十七歲才遇上親妹——著名小說家Mona Simpson,然而一直少談親父,並同時拒絕使用養父養母的稱謂而堅稱they were my parents,隱然看到父親的absence和presence是如何影響着一個人的成長。剛好自己也當了父親一年多,每天把弄着iPhone的相簿,看着小兒的成長,同時又在行事曆中記下各間幼兒園的開放日、面試日期,忽然感到父親這兩個字的沉重,也忽然在想,喬布斯是怎樣育成的?香港有否可能培育出下一個喬布斯呢?

與別不同

I encountered authority of a different kind than I had ever encountered before, and I did not like it.

喬布斯談學校

喬布斯從大學退學、到印度流浪、信奉佛教、服用迷幻藥等,充斥着六十年代三藩市嬉皮文化的烙印,蘋果電腦Think Different的基因,就是沿自一種反叛、反建制的counterculture lifestyle。這種與別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只呈現在產品設計,更展現在蘋果的商業模式之上。沒有喬布斯的叛逆心態和思維,蘋果不會在一九九七年瀕臨危機之際,主動與多年死敵微軟修好並邀請對方入股。一九九○年代硬件授權(licensing)生產模式,一度使微軟/英特爾的Wintel陣營取得九成以上的市場佔有率,逼得當時蘋果管理層亦步亦趨,授權OEM生產各款旗下電腦,卻落得慘淡收場。九○年代尾喬布斯重掌蘋果,便膽敢逆着主流,重新走回專屬(proprietary)生產硬件的模式。凡此種種,令人不得不佩服他過人的洞察力,以及勇於逆反傳統智慧的勇氣。

嬉皮文化的放浪形骸以外,是什麼促使喬布斯與別不同的思考?答案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悶」字。他說過:I’m a big believer in boredom,無聊苦悶讓他產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便什麼都有可能。就讀公立學校的喬布斯,童年最愛就是追逐蝴蝶,想必是個喜歡到處亂跑,無無聊聊便躺在樹下的孩子。看着今天香港的各式怪獸家長,忙於把子女每一分鐘的餘閒也填得滿滿,蹣跚學步的小孩上playgroup,也得緊張他們沒有學到什麼技能。然後打從學前班、幼稚園、小學面試也來貼題「捉路」,年紀輕輕也得參加群體面試。要想我們的下一代像喬布斯一樣自行connecting the dots,看來是緣木求魚。那麼當一眾潮人異士膜拜所謂的「潮流教主」,有否留意各式蘋果產品的minimalist設計,就是要在外殼、機身盡量留白呢?給孩子留下多點空白,可否會讓他們創造更多?

創新還是集成

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

喬布斯談創意

這兩天的報道,少不了回顧蘋果歷年的革命性產品——Macintosh 、iPod、iTunes、iPhone等,其主要技術俱非喬布斯親自發明。他所做的不外乎是將現有的技術、軟硬件整合和改良,從而創造出非凡的產品。當然,人們不會把喬布斯看作模仿大師,因為他是集成(synthesize)的能手,把雜亂信息、流程、設計等去蕪存菁,創造簡潔易用的產品。談到集成,不期然想起remix、mashup這些Web2.0的核心概念。曾經在網上看過Everything is a Remix紀錄片的讀者,便會知道無論音樂、電影的創作,以至科技的創新,從來都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源自複製、轉化和合併(copy, transform, combine)的過程。當中經典案例就是Macintosh的用戶介面(user interface),大都取材自施樂(Xerox)的Alto電腦,喬布斯把Alto滑鼠的按鈕由三個減至一個,加上double click的設定;視窗由固定面積改為可以隨意調校大小,還有把menu bar固定在熒幕的頂部,都是蘋果把施樂現有技術集成的結果。還有上年紀的「果粉」,不會忘記一九八四年Macintosh 那膾炙人口的廣告,同樣也是一個mashup,脫胎自電影《1984》,喻意蘋果電腦可以打破老大哥Big Brother的高壓管治。

香港人向來都擅於集成,無論是工業年代玩具、成衣、鐘表的產品設計,以至流行文化的歌曲、電影改編、模仿,來到網絡年代,各式各樣的惡搞,以文字、歌曲、圖片、影像的方式,更是把合成文化發揮至極,讓一眾小市民在無力影響政局的情况下,出一口烏氣。然而,從版權法的修改建議,顯示出當局無視網絡經濟(networked economy)的大潮流,只顧保護版權(copyright),卻忽視copyleft的概念。當全世界正在無限串連,不斷混成衍生新的概念、產品、應用程式的時候,我們的創作空間卻不斷倒退,那是向競爭對手自行繳械投降的做法。我們的下一代成長在一個高度全球化的城市,面對的不再只是七百萬城邦居民的需要和競爭,而是要與全中國以至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材爭奪就業機會。偏偏我們的政治、文化政策卻給下一代的創造環境設下重重障礙。難道在位者就是要把一班又一班的小朋友變成特區的乖寶寶,只懂聽話不懂反抗,然後就在全球化的賽道上眼巴巴看着一個又一個的喬布斯、朱克伯格在起飛?難道香港人在現代化進程上走得太前,下一代就要硬生生地給壓制下去,跟網絡經濟脫軌,淪為服務全球精英的二等人力資源,在大商場冷氣間的另類血汗工場,賺取僅足糊口、僅足奉獻地產霸權的微薄薪水?

不破不立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Apple Inc

喬布斯的貢獻不只是推翻成規,更重要的是他有遠見和魄力去建立全新法則。許多人談起蘋果電腦,會想起各種劃時代設計的硬件,可是真正革命性的影響,是其作業系統(Mac OS、iOS + iTunes + App Store),建立了多面向平台(multi-sided platform – MSP),分擔了源碼開發的成本,讓第三者開發商(third party developers)得以廉宜而快速地完成程式,使終端消費者得以選擇多樣不同的應用程式,從而完成了一條數碼產業的價值鏈(value chain)。遠的不說,就說iOS/ iTunes的貢獻,在於同一時間解決了困擾業界多時的兩大問題﹕內容發行(content distribution)和內容消費(content consumption)。互聯網在一九九○年代開始商業化,網絡寬頻不斷增加,數碼化內容如新聞、資訊、音樂、電影的存取變得愈來愈容易,然而各種付費模式在個人電腦的開放環境下都無法鞏固。iPod、以至後來的iPhone和iPad的規格(form factor),以專屬的檔案規格和封閉的檔案管理程序,讓內容的使用/消費變得徹底個人化,減低了用家彼此互傳、分享繳費內容(paid content)的誘因,使得內容供應商對蘋果發行模式產生信心,願意在iTunes上發行音樂、電影、電視等內容。iPod、iPhone和iPad的成功只在表面,更重要的是蘋果建立一個全新的數碼生態系統,解決了內容版權控制、付費、分帳、使用權限等問題。正因如此,蘋果在這個MSP,無論面向消費者、內容供應商或程式開發商,都有能力向他們收取溢價(premium)。如iPhone App Store為例,蘋果可分成開發商售出程式的三成收益;至於消費者,購買每部硬件的部分價錢,變相就是參與這個MSP的入場劵了。當然,蘋果和喬布斯尚未可以獨步武林。Amazon的Kindle,以低廉的硬件售價,補給消費者進入其專屬的MSP,足可在繳費內容下載市場佔一席位。谷歌開發的Android,沿着前輩微軟的路途,以授權開發的模式與其他手機生產商攻佔智能手機的半壁江山;至於其網絡瀏覽器Chrome,也將變身另一軟件平台,以招徠第三者發開者。展望未來,一個又一個的MSP拔地而起,然而總不脫iOS + iTunes + App Store生態系統的色彩。蘋果股價長期高企,與其說成硬件銷售的貢獻,不如看成其數碼生態系統之成熟穩定,讓對手難以逾越。

創立一個成功的MSP固然困難,續後的管理亦屬不易,即使大如蘋果公司,仍須小心處理程式開發商之間,以及開發商與消費者之間種種利益衝突。哈佛商學院的副教授Andrei Hagiu是研究MSP的專家,曾經發表多篇研討文章探討平台設計、管理、規範等問題。其中二○○八年與Kevin Boudreau合著的一篇文章 ,便細入剖析擔當平台管理者的角色和職責。文中兩位作者指出,平台管理者除了審批開發商加入平台、制定開發商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流守則外,更重要的是採取適當的管治(governance)措施,避免該平台出現市場失效(market failure),致使平台內的參與者不斷流失。當中的措施,包括制定技術標準及介面、規章及程序,界定工序的分工、提供售後支援及文件備案、公開分享資訊等。身為門外漢,看到平台管理的種種煩瑣,深感猶如為數碼生態系統制定微型憲法及交易法則,至於系統內各成員,則恍如虛擬社會的公民,各有權責,各得其所。

走讀至此,始明白美國軟件工業何以執世界牛耳,所倚仗不只靠匯聚四海人才發展嶄新技術,而在於其建立體制之能力。美國人重視憲政精神,對公民權利的執著,不只體現在上層政治架構,就連大學以至基礎教育層面的學生會選舉亦不例外。如是者,一國公民或公司對建立社群、制定規章、執行管治等技能,早已猶如預先裝載在體內的作業系統。如是者,不論是麥當勞、星巴克、抑或迪士尼,在各個領域以標準化不斷複製自己的商業模式,其簡易程度就如下載又一應用程式而已。儘管喬布斯在大學早早輟學,然而就憑其十多年基礎教育的沉淫,對制度規章的認識,已足夠他前後開拓了幾個全球性的MSP。

望着眼前小小一部iPhone,讓人看到的是尊重知識產權、樹立明確法規、公正管治社群等文明成果。如此同時,身處香港一隅,民主化步伐猶如一台走在8088處理器的電腦,作業系統不停當機(是的,那是微軟的系統)。更有甚者,回歸日久,人心北望,慢慢竟質疑民主並非普世價值,或曰普世價值並不適用中國云云。也許我們體內就是長着服膺強權專制的基因,殊不知民主精神、企業問責、企業管治、法治精神乃環環相扣,現代文明得以持續發展伸延全球的基石。要是這個社會事事以結果為本,慢慢漠視程序的重要性,漸次與現代文明脫軌,那麼我們根本不用奢望這個社會可以培育出下一個喬布斯或朱克伯格。我們只需等待下一個出色的「山寨教主」,複製人家的開發成果,無用轉化、無用合成,就憑藉巨大的人口優勢,坐享規模效益稱霸天朝,然後跑到美國弄個backdoor listing,也就求仁得仁了。

尾聲

There are downsides to everything; there ar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to everything.

喬布斯談人生

是的,今時今日,為人父母實不容易。小孩子也得奔波勞碌,沉悶、發呆跟他們沾不上邊,要他們亂碰亂撞,隨便畫幾個點,再隨意串聯成為亂七八糟的曲線,只怕要用上iPad的app才行。不過想起小兒初生時我一手捧着奶瓶,一手執着iPhone上facebook,轉眼間小兒已懂得在iPad上掃來掃去,連multitouch也知道,我得說一句,Thank You, Steve!

文 奇夫

編輯 梁詠璋

20111009-184735.jpg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09 英吋 有關情理

 

標籤: , , ,

AM觀察:喬布斯三個故事啟發人心

2011年10月7日 AM730

20111007-162620.jpg

Goodbye Steve Jobs 1955~2011
‘ 若你將每天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總有一天你是對的。’

喬布斯離去,除了留下為人津津樂道的科技產品,亦留下了啟發人心的人生哲理。他在2005年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禮上發表演說(圖),對人生際遇、愛與失落以及死亡的看法,值得令人再三細味。節錄如下︰

今天我很榮幸出席全球其中一間最佳大學的畢業典禮。我未曾大學畢業,老實說,今次是我最接近大學畢業的一次。今天我想跟向大家說我人生中的3個故事,沒甚麼大不了,就3個故事而已。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第一個故事關於串連人生點滴。我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讀了6個月便休學,18個月後才真正退學。我為何要退學呢?這得從我出生前說起。我生母是位年輕的未婚大學畢業生,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但強烈認為我應由大學畢業生收養,因此早在我出生前,她已安排好讓一名律師及其妻子收養我。可是該對夫婦,在最後關頭才決定要收養女嬰,因此我後來的養父母(當時尚在輪候名單上),一天晚上突然收到來電,問他們︰「我們有一名失了預算的男嬰,你們想要嗎?」他們回答︰「當然!」生母後來才知我的養母沒上過大學,養父連高中也沒有畢業,故拒絕在文件上簽字,直至數月後,我的養父母承諾會讓我上大學,她才同意了。

17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我無知地選了一間學費幾與史丹福一樣昂貴的大學,我兩位藍領階級的養父母只好把所有薪水給我交學費。6個月後,我看不到這樣讀書還有何價值,我不知自己此生想做甚麼,也不知讀大學如何幫我找出答案……所以決定退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其實當時我是頗為害怕的,但現在回首,卻認為是我歷來最棒的決定。

然而事情並不浪漫。我失去宿舍,只能在友人房間席地而睡。我靠回收5美仙的可樂樽來買食物,每逢周日要行7哩路去印度教神廟吃每周唯一一頓好飯,我喜歡它。我跟著我的好奇心及直覺走,遇到很多其後證明是無價的東西,例如︰里德學院當時提供可能是最佳的美術字課程……但因為我退學了,可以不用選報正常的課堂,便決定參加美術字課程。我學了襯線(serif)及無襯線(sans-serif)字體,學會如何在不同字母間變更字距,以及怎樣做出最棒的印刷式樣……當時看來,這些東西於我人生應該沒有甚麼實際用途,但10年後,當我們設計第一部Mac機時,我想到所學的東西了……如果當時我沒有退學,就不會參加那個吸引我的美術字課程,Mac機就不會帶來如此豐富的字體。由於視窗系統抄襲Mac機字體,(如果我沒有上該課程)後來的個人電腦就不會有這些字體了。

你不能預先把人生點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日後回顧時才能這樣做。你要相信這些點滴總有一天會連繫起來,並必須相信某些東西,如勇氣、命運、生命或因緣等。這做法從來沒有令我失望,更令我的人生變得不同。

別放棄追尋鍾愛之事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愛與失落。我20歲時,沃茲尼亞克與我在父母的車房成立蘋果。在我們奮鬥下,蘋果10年內便由車房的二人小公司,一躍為市值20億美元、擁有逾4,000員工的大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第9年前夕,我們發布了最好的產品——Mac機,那時我才剛滿30歲。但之後我便被解僱了。你怎會被自己創立的公司解僱呢?在蘋果快速成長之時,我們僱用了一位我以為很有才華的人,一起管理公司,最初一年是順利的,但後來我們看法分歧,吵架收場。當時董事會站在他的一方,所以我便在30歲時被辭退。我成年以來的生命重心因此消失,這令我崩潰。

其後數月我真不知該怎做。我覺得自己令企業家前輩失望了,丟掉了他們要我接的棒……但我漸漸看到曙光,發現仍然鍾愛自己過去所幹的事。蘋果內部發生的事並沒有改變我,雖然我被趕走了,但我仍然愛它。我決定重新來過。

雖然我當時並未發現,但現在知道被蘋果解僱是我際遇中的最好一節,因為成功帶來的沉重之感,被輕裝上陣的感覺取代。對任何事都不再有既定看法,令我進入一生中最有創意的時期。(後來喬布斯創立NeXT公司,該公司其後被蘋果收購,喬布斯又再重返蘋果)我敢肯定若當初沒遭蘋果開除,這些事都不會發生。這劑藥苦極了,但病人需要它。生命有時會當頭地給你一記重挫,但不要失去信心。我很清楚令我走下去的唯一東西,就是對自己所做事情的無比鍾愛。你需要去找你所愛的東西……如果現在還未找到,就繼續,不要停下來。

死亡是改變生命的媒介
我的第三個故事關於死亡。我17歲時讀到一句話︰「若你將每天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總有一天你是對的。」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過去33年我每朝對鏡自問︰「若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你是否想做你今天要做的事呢?」每當答案是「不」的時候,我知道自己應求變了。記著「我快將死去」,是我的重要箴言,它在我作重大決定時很有幫助。因為幾乎所有事情,包括所有外在期望、所有榮譽、所有驕傲、所有對難堪及失敗的恐懼,都會隨死亡而消失。

一年前我被診斷患癌。我在早上7時半接受掃描檢查,顯示胰臟有腫瘤。我當時甚至不知道甚麼是胰臟。醫生告訴我那幾乎是無法醫治的癌症,稱我只餘3至6個月壽命。他叫我回家安排好一切,那是醫生叫病人準備死亡的程序,意味著你要把未來10年對小孩說的話,於幾個月內說完,意味你要把每件事情都辦妥,盡量令家人輕鬆一點,也意味你要說「再見」了。

我整天都面對那些診斷結果。後來有一天我做了切片檢查,醫生把內窺鏡伸進我喉嚨,再進入胃部及腸臟,用一根針在胰臟腫瘤取下細胞。我當時打了鎮靜劑,不省人事,但在場的妻子其後告訴我,當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該些細胞時即開始叫嚷,因為發現那竟然是一種非常罕見、可用手術治療的胰臟癌。現在我已接受手術,已經痊愈了。

隨心而行 勿受信條束縛
那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刻,我希望這也是我未來數十年最接近的一次。死亡以往只是純粹的知識概念,但我經此一役,現可更肯定地告訴你們︰沒有人想死,就算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亦不會為了去那裡而想死,但死亡是我們的共同終點,沒有人可以逃避。因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發明,它是改變生命的媒介,除舊迎新,你們現在是新的,但沒多久就會逐漸變舊,並被清除。抱歉這說法太戲劇性,但卻是真實的。

你們時間有限,故不要活在別人的生命中,不要受信條束縛、活在其他人的思考結果裡。不要讓他人的意見掩蓋你內心的聲音。還有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追隨心靈及直覺的指示,它們知道你想做個怎樣的人。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當我年輕時,有一本名為《全球目錄》(The Whole Earth Catalog)的刊物,是我那一代人的「聖經」。它是由一位叫Stewart Brand的傢伙,在距這裡不遠的Menlo Park撰寫的……那是六十年代後期,個人電腦和桌面出版系統(desktop publishing)還未出現,該刊物是以打字機、剪刀及即影即有相機製作。它有點像平裝書本版的Google,比Google早出現35年……Stewart和其伙伴出版了數期《全球目錄》後,它完成了使命,他們便推出最後一期。那是七十年代中期,你們的時代。在該期的封底有一張攝於早上的鄉村公路照片,照片下有這樣一句話︰「求知若渴,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總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現在你們即將畢業,我也希望你們「求知若渴,虛心若愚」。謝謝大家。

撰文:國際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07 英吋 有關情理

 

標籤: , , ,

Steve Jobs 十大管理智慧 你學到多少?

2011年10月3日 www.upwill.org

蘋果電腦創辦人史蒂夫喬布斯,可以說是世上最佳的CEO之一。美國《福布斯》網站撰稿人艾力積遜,搜集了喬布斯十項經驗,讓我們從中學習他的智慧。不論你是打工或創業,都極具參考價值。

1. 恆久的發明是藝術與科學的結晶。蘋果和其他產品的最大分別,在於蘋果結合了藝術與科學。蘋果的研究團隊,擁有人類學、藝術、歷史和詩歌等學科的背景。這是產品的外觀和觸覺,亦是靈魂。電腦科學家或工程師很難看出這重要性,因此任何公司都必須有認識到這重要性的領袖。

2. 創造未來不能靠顧客意見。有管理理論認為,必須聽取顧客的意見,喬布斯說這是浪費時間。其實顧客並不知道要什麼,尤其若他們從未見過、聽過或接觸過的產品。當蘋果推出iPad前,這名字成了Twitter上的笑話。畢加索和其他偉大的藝術家信自己多過信別人,喬布斯是首個這樣的商人。

3. 絕不害怕失敗。喬布斯被自己揀選的繼任者解僱,這是商界三十年來最尷尬的事之一。但他沒有從此成為默默無聞,只顧應酬的商人,他從新振作做回自己熱愛的工作。八年前,他證實患上胰腺癌,只能多活數周。正如英國詩人塞繆爾約翰遜所說,沒有甚麼比垂死更能令人集中精神。

4. 你不能把還未劃出的點連結,只能把劃出的連起來。背後的意思是,無論我們如何規劃生活,生活永遠有完全無法預料的部份。眼前的痛苦和失敗,如被女朋友拋棄,或做不到一份想做的工作等,都可能為你不可預知的將來,播下成功的種子。

5. 傾聽告訴你,是否在正確道路上的心底聲音。大多數人聽不到心底的聲音,很多時我們只認定打算做甚麼工作,因為這是父母的期望,又或因為想賺很多錢。當我們有意無意這樣做時,我們很易隨波逐流,扼殺了心底那微弱的聲音。無論心底的聲音告訴你甚麼,傾聽它都是明智的。

6. 對自己和他人都充滿期待。喬布斯會大聲訓斥僱員,他是個控制狂及完美主義者,他希望自己及同事能做到最好。他吸引人才,而人才也看重他。有一種說法:若你是二流人才,你會用三流人才,因為你不希望他們比你聰明。若你是一流人才,你會用超一流人才,因為你希望得到最佳成果。

7. 別只關注正確,關注成功。如果你要偷別人的好主意,才能使自己的主意更好,那就偷吧。你不能執著對某種產品的設想,而忘記面對的現實。

8. 招聚一批有才華的人在身邊。有誤解認為蘋果是喬布斯的,其他僱員都是「無臉龐」的下屬,他們只努力為喬布斯工作。事實上,他身邊有大批人才,他們沒有得到該得的讚譽。自從喬布斯卸任CEO後,蘋果股價仍如此強勁,便是整個團隊的力量。喬布斯明白,身邊沒有人才甚麼也做不成。

9. 保持「饑渴」,保持「愚蠢」。要永遠擁有一顆探求知識的饑渴心,亦永不要自視過高才能虛懷若谷,汲取新知識。

10. 如果努力、有決心和遠見,凡事皆有可能。盡管喬布斯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CEO,亦是現代電腦之父,但到底他只是個普通人。如果我們學到他的經驗,並把這些經驗用在生活中,我們也可能像他那樣特別。如果你遵守這些簡單的教導,一切都有可能。

20111006-121235.jpg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06 英吋 有關情理

 

標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