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有關閒情

梁文道:港 奸

2014年2月14日 蘋果日報

正當大家為了廣東話的地位而激動,鄧紫棋便在《我是歌手》裏頭用廣東話唱了Beyond的《喜歡你》,真巧。如此一來,原本說她去大陸搵真銀,不惜獻媚「強國人」的那些聲音應該可以平靜一點了吧。不,仍然有人說她廣東話的咬字不夠標準,說她唱歌的時候「Um吓Um吓一陣大陸除」,侮辱了Beyond。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可憐這個二十出頭,歌藝技巧出色,舞台感覺特別好的女孩,竟不知不覺地成了中港矛盾炮火下的小戰場。那她到底是在為香港人爭光,還是在出賣香港呢?

有意思的是,這個問題在十幾二十年前根本不會出現。且看當晚她大展歌喉的時候,台下有多少觀眾能跟着咪嘴唱和,就曉得《喜歡你》在大陸普及的程度,以及Beyond遺產的厲害了。事實上,黃家駒走了之後,他們的大陸樂迷反而更多,影響力遠及粵語地區之外。我很好奇,家駒和Beyond在大陸這麼紅,那他們究竟算是「香港之光」,還是香港之恥呢?

今天的本土意識走到極端處,常常會跑出一些奇怪的邏輯。例如一個香港人在大陸走紅,那就叫做對不起香港了。去年黃毓民在立法會一席氣勢激昂的演講錄影被他的助手放上微博,意外成了代表香港「言論自由」和「民主風氣」的示範,廣受大陸網民歡迎。有些人就是按照這種香港人不該在大陸出名的邏輯,批評黃毓民在大陸人愛用的微博上頭發功,是想主動獻媚強國網民,是他死抱着「民主中國」這齣老套大夢不放的跡象。

秉持這套邏輯,我們還可以寫一部「演藝界港奸小史」。開頭第一章一定是葉麗儀,誰叫她那首《上海灘》唱遍大江南北。接下來還有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張學友、黃耀明,以及演員中的張曼玉、梁朝偉以及周星馳,其他幾百號人,全都是不只在大陸紅過,而且還去過大陸登台演出賺人仔,用普通話唱歌演戲來獻媚的大中華膠。少數留港愛港,不曾出賣港人的好漢,大概就只有蔡楓華等少數人了。

即便Beyond,香港「國歌」《海闊天空》的作者,他們那首暗暗質疑父權甚至政權的《大地》,也被他們自己改成過普通話版,平添一股遊子返家的鄉愁。由此可見,香港演藝圈真是奸人輩出,賣港無窮。鄧紫棋只不過又一生力軍罷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2/14 英吋 有關閒情

 

標籤: ,

區樂民:真 話

2014年2月12日 蘋果日報

年初三的早晨,我飛到愛爾蘭,走進護老院,對神父說:「你早。」

九十歲的神父轉身看我,道:「恭喜發財!」

「哪裏有神父祝人發財呢?」我皺皺眉。

「發財沒有甚麼不好,」神父答道:「只要多行善事。」

神父是我的中學老師;到現在,他仍是我的老師。

「行程順利嗎?」神父問。

「入境時,有點阻滯。」

神父追問發生何事,我把經過告訴他。

下機後,我將護照遞給入境處職員,職員問:「來愛爾蘭做甚麼?」

「探望已退休的中學老師。」

職員瞄瞄我,道:「是來遊玩吧。」他正想蓋印讓我通行。

「不是遊玩,」我糾正他的說法:「老師年老,不能遊玩。」

職員翻看護照,問:「為甚麼每年都來一次?」

「探望老師。」

「為甚麼每年都要探望一次?」他的眼神變得凌厲。

「因為路途遙遠,如果每年探望兩次,會太累。」我直說。

神父聽了我的講述,哈哈大笑,並問:「職員有何反應?」

「他瞪着我,好像不大相信。」我頗委屈。

「世事就是這樣,」神父道:「你直接說真話,人家卻認為是假話。」

我們靜了下來,都在微笑。為甚麼微笑?因為快樂,真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2/12 英吋 有關閒情

 

標籤: ,

劉天賜:一本書一朵雲

2014年1月17日 晴報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升中輔導服務工作小組,綜合過往不同學校的面試題目,發現有創意型的題目:「試說出一本書和一朵雲五個或以上相同的地方。」太好了!好在自由任答,自我發揮!

一、二者都可以用肉眼看到;二、看雲與看書皆需要有好奇心,有探索精神。看雲自會感到變化萬千,看書能同時聯想,「滑浪」於其中,也能得着變化萬千的;三、迷入境界,境界並非實實在在的事物,乃係由心生出來的一種感受。閱讀書本,能令人走進一種自我形成的境界。讀小說,能進入作者設立的場景、情景與處境,與物同遊。也可以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看雲可神遊,直接進入自己內心世界,或者進入宇宙世界;

四、看書入迷則忘我,看雲入迷亦可忘我。忘我就是暫時失去主體,步入觀賞空間,觀賞力只有人類才具有,只差深淺而已;五、閒來讀本書,閒來看看雲,皆人生一大樂事,要得閒、偷閒才能有「味道」看書看雲的。閒看書,意閒雲一樂也。可是上考題,堪考起很多博士。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1/17 英吋 有關閒情

 

標籤: ,

蔡子強:豁達的財爺

2013年12月9日 頭條日報
          
上周六,財爺曾俊華陪同特首梁振英落區就《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聽取民意,不料開場不足五分鐘,即有抗議者投擲雞蛋,財爺額頭中蛋,需離場清理。之後,鬍鬚曾若無其事的返回現場,並笑言:「醫生平日都叫我唔好食咁多蛋。」之後再說:「今日好在我都冇穿件靚西裝,或者有少少預知這件事。」

鬍鬚曾這種一笑置之的豁達,讓人覺得可以媲美一些國際級政治領袖在類似場合的表現;反而,梁振英措詞強硬,兩度譴責示威者,更明言依法追究。兩者遂成了一強烈對比。

難怪事後,梁阻止鬍鬚曾講述個人感受,怕且是怕把自己比了下去,讓人覺得自己小家。

這位被稱為「薯片先生」的財爺(因其樣貌和招牌鬍鬚標記,極似一個牌子的薯片商標),雖然以不擅詞令見稱,但在沒有鎂光燈的私下場合,卻往往有其幽默和豁達的一面。

四年前,他曾因心臟病而緊急入院,但幸好最後都吉人天相。事後主診醫生說財爺入院時的情況「有些緊張」,並承認一度出現過危險,難得他大步跨過,事後還一樣的豁達,還有心情說笑。

鬍鬚事後問醫生:「醫生呀醫生呀,你估我好返之後,彈唔彈到鋼琴呢又?」醫生答:「當然可以啦!」鬍鬚說:「我就話唔得!」醫生問:「點解呢?」鬍鬚鬼馬的說:「因為我根本唔識彈鋼琴囉!」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12/09 英吋 有關閒情, 有關時事

 

標籤: , ,

區樂民: 投考小學

2013年11月20日 蘋果日報

一個女病人因脫髮來求醫,我問是否精神壓力大,她說:「正為兒子投考小學煩惱。」她的表情,像面臨第三次世界大戰。

小學的功能,是把稚子變成擁有基礎知識的人;為甚麼香港的情況是,你必須擁有豐富知識,才有資格入讀小學呢?

小時住在荃灣,父親為我報考當區名校;應考前三天,我開始操練,父親教我怎樣寫父母的姓名。

入學試分兩部份,考完筆試,便是面試。還記得那個女考官的樣子很嚴厲,她看看我的筆試卷,問:「你不會寫父親的姓名嗎?」

我答我會,她指着其中一條題目,大聲說:「為甚麼你不填寫?」

雖然我懂得寫父親的姓名,但我不懂「姓名」兩個字,所以沒有作答。我呆頭呆腦,不知如何解釋,女考官嘆一口氣,便着我出去;結果,我不被取錄。

舊同學K是獨當一面的專科醫生,手術極出色,他投考九龍某著名小學的過程,比我順利。英語科有三條題目,若答對兩條便過關。

考官拿出一幅圖畫,是個蘋果,問:「What is it?」
「It is a apple.」K回答。雖然正確文法是an apple,但考官算他答對。

第二幅是一棵樹。K搖搖頭表示不懂。

最後一幅是個皮球,K又不懂,但知道必須回答,他於是勇敢地說:「It is a 波。」

「答對了!」考官收錄了K。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11/20 英吋 有關閒情

 

標籤: ,

李臻:大人未必比孩子聰明

2013年11月19日 am730

幾位朋友不約而同在網上分享一條,聲稱是小一的入學試題:停車場上有幾個相連的泊位,號碼分別是「16、06、68、88、X、98」,X位泊了一輛房車。你能答得出這泊位的號數嗎?

我想了一會,差不多斷定幾個數字毫無關係可言時,突然一道靈光照穿了雲層,拍案叫了出來,原來是這麼簡單。只要將所有數字倒轉來看,就很容易得出答案是87。這是我看過的其中一題,最有心思和創意的入學題,甚至可說有點哲學味道。懂得解答的小朋友,自然聰敏過人,而且懂變通和觀察力強。不過就算一時想不出答案,也不用太介意,起碼也上了有用的一課。學到解決問題,有時需要先改變觀察問題的角度。他朝遇到其他生活上的難題,也可試試從另一角度解讀,以逆向思維,或對家的角度去分析,可能會發現很多難題根本不是難題。

當然每次有類似的試題曝光,很多人都本能反應地說「太怪獸」了,「問題那麼深,大人也想不通,孩子懂得答嗎?」我不禁要問,為甚麼小孩子不可以比大人聰明呢?為何拿(部分)大人不懂的東西來考小朋友,就必定要受批判呢?我們做父母的,有時不必過分擔憂,子女學的東西是否太艱深。記著長江後浪推前浪,而且現時和自己的求學時期,也相差了廿多年。只要孩子整體上跟得上,又不會每天做功課做得筋疲力竭和愁眉苦臉,不妨看他們可飛得多高。但如果跟得太吃力,就當然無謂強求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11/19 英吋 有關閒情, 有關教育

 

標籤: ,

潘麗瓊:「寸嘴」王維基

2013年10月21日 頭條日報

「為了支持你,在你公司股價大跌之下,我昨天衝入去買了你的股票!」一名中大生在新亞書院圓形講場內,當着三千個師生向王維基「效忠」,但「魔童」不是省油的燈,他橫眉冷對滿腔熱情的小粉絲,說:「我最憎人買股票,我自己從不買股票,也從來未見過人買股票會發達!」此語激起全場熱烈掌聲,一盤冷水下來,並未淋熄滾燙的熱情,反令學生更崇拜他,覺得他很「寸嘴」、「好型」!

像「沙甸魚」般擠壓在人群中的我,並不明白他的邏輯,王維基由城巿電訊、到香港電視,都是上巿公司,靠人家買他的股票來集資,卻又「最憎」買他的股票?世界數一數二的首富巴菲特,不就是靠投資股票來發達嗎?再者,這位小粉絲,不惜買股票來撐他,又當眾鼓勵他,為何「魔童」不領情,還當眾噴他一面屁呢?他小男生而已,口才當然不及魔童,為何魔童這樣「玩」他?

我本來有衝動舉手發言,但礙於主持人一開始,便聲言要把發問機會留給中大學生,所以我這個來湊熱鬧的港大人,不便掃大家的雅興。大家「牌面」雖說支持「開放巿場」,到實際運作時,又勵行保護主義了。王維基連主持人都「寸」,不斷「窒」他「無聽書」,他計算準確,學生每次都全場爆笑。

我相信王維基知道巴菲特,也不鄙視人家買股票,也感激來支持他的中大師生,但他是聰明絕頂的Entertainer,知道搞Gag,就是要你對方「估你唔到」,要型爆,贏取群眾支持,就不能「禮尚往來」,而是「以德報怨」,嘴巴「毒辣」一點是難免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10/21 英吋 有關閒情

 

標籤: , , ,

曾錦強: 貧窮線無助滅貧

2013年10月3日 am730

在教會堂區六十周年的佈道會上,一個婆婆分享了在六十年代,由於丈夫早逝,一個人帶大三個年幼孩子的故事。那時並沒有綜援的安全網,她的禱告中只希望家裡有飯開,孩子有書讀。幸好天主回應了她的禱告,讓她找到工作,孩子也能在教會的學校讀書。

這是六十年代很普遍的故事,如果你跟任何六十歲以上的人談話,他們幾乎都可以跟你講一個屬於他們的,不同版本的貧窮故事。在政府訂出貧窮線後,聽這故事特別有感觸。

先別說貧窮線的訂定極不科學,貧窮線本身就是一個不良的標籤效應。以後除了「綜援戶」之外,還加上「貧窮線下」的標籤。一旦成了標籤,要脫去就不容易。試問有多少個被標籤為「地底泥」的學生,後來發奮圖強,學有所成。沒錯的確是有的,但因為太稀少,所以都成為傳媒的焦點。只要你細閱那些故事,就會發現都是有不認為他們是「地底泥」的師長或父母,不肯放棄而感動了他們。

我自己小時候雖然貧窮,但只要有飯開,有書讀,已經很感恩,知道要改善生活只有透過個人的努力。有了貧窮線後,便會有政客跟你說,有飯開有書讀的生活是不夠的,還會提醒你是個窮人,你的孩子也是窮人,要改善生活是要靠他們幫你向政府爭取,不伸大手板無法改善生活。

近年多了接觸社企,聽了很多感動人心的故事,真正滅貧的方法是讓窮人覺得有希望,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而不是甚麼人的施予。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10/03 英吋 有關閒情

 

標籤: , ,